12月18日,國家醫保局舉行第一屆中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大會,正式啟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。究竟什么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?這項改革將會如何影響我們看病就醫?
傳統方式按項目付費 新方式打包定價
我國傳統的醫保支付方式是按項目付費,即在診療過程中使用了多少藥品、醫療服務項目、醫用耗材,醫保和患者就根據比例支付多少。但這種模式下,容易產生“大處方”“大檢查”等過度醫療行為,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,還讓參保人多花錢、醫保基金多支出。而改革后的2種新型付費模式DRG和DIP,則是通過打包定價,讓醫療機構主動控制成本。
DIP是按病種分值付費,也就是利用大數據,將疾病按照“疾病診斷+治療方式”組合作為付費單位,醫保部門根據每年應支付的醫保基金總額,確定每個病種的付費標準。
改革如何推動實現三方共贏?
我國已經在多地啟動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。這個改革雖然說的是醫保和醫院之間進行結算的事情,但與老百姓的就醫負擔密切相關,接下來我們就去試點醫院看一看,患者能否真正享受到實惠?
湖南邵陽:改革后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費用下降約20%
近日,湖南邵陽市72歲的劉大爺因為膽囊結石誘發急性胰腺炎治療后,辦理出院手續時發現,相較于去年相同的病癥,這次不僅住院時間縮短了,費用也有所降低。
湖南患者 劉大爺:自費部分減少了,原來是2500元,這次2100元。上次是十天,這次是八天。
劉大爺就診的醫院,湖南邵陽市中心醫院,作為試點醫院推行了支付方式改革。今年10月DIP實際付費以來,該院入組病例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費用均下降約20%。
國家醫保局:患者住院時長和例均費用均下降
國家醫保局介紹,試點地區的醫療機構在新付費模式下,主動控制成本,減少不必要的診療、醫藥以及耗材項目,精細化管理程度提高,明顯降低了患者就醫負擔。
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負責人 隆學文:醫院的醫療效率、資源配置等多項績效指標均有了明顯的改善,輕癥病例減少,住院的病例難度系數穩步提高,例均費用也逐年下降。
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在三年內推向全國
目前,全國有30個城市開展DRG付費試點,71個城市啟動DIP付費試點。按照三年行動計劃,支付方式改革將在三年內從101個試點城市推向全國。
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負責人 隆學文:支付方式改革在醫改過程中是起到基礎性、引導性作用。到2024年底,全國所有統籌地區都將開展支付方式改革。到2025年底,支付方式改革要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。